xíngxiàng

形象


拼音xíng xiàng
注音ㄒ一ㄥˊ ㄒ一ㄤˋ
词性名词


形象

词语解释

形象[ xíng xiàng ]

⒈  用有效和生动的语言刻画和描写的有形或可见的表现。

创造英雄形象。

image; form; figure;

引证解释

⒈  亦作“形像”。

⒉  指具体事物。

《吕氏春秋·顺说》:“善説者若巧士,因人之力以自为力,因其来而与来,因其往而与往。不设形象,与生与长,而言之与响;与盛与衰,以之所归。”

⒊  指肖像。

《东观汉记·高彪传》:“画 彪 形象,以劝学者。”
宋 陆游 《驾礼部曾侍郎启》:“纪话言於竹帛,肖形像於丹青,垂之无穷。”

⒋  塑像,偶像。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归心》:“县廨被焚,寄寺而住。民将牛酒作礼,县令以牛繫刹柱,屏除形象,舖设牀坐,於堂上接宾。”

⒌  象征。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汉 蔡茂 字 子礼,河内 怀 人也。初在 广汉,梦坐大殿,极上有禾三穗, 茂 取之,得其中穗,輒復失之。以问主簿 郭贺,贺 曰:‘大殿者,官府之形象也。’”

⒍  形状;样子。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公孙夏》:“帝君视之,怒曰:‘字讹误不成形象!此市侩耳,何足以任民社!’”
《红楼梦》第五三回:“这会子花得这个形象,你还敢领东西来!”

⒎  指文学艺术区别于科学的一种反咉现实的特殊方式。即作家从审美理想的立场出发,根据现实生活各种现象加以艺术概括所创造出来的具有一定思想内容和艺术感染力的生活图画。通常亦特指文艺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⒏  谓描绘或表达具体、生动。

张贤亮 《灵与肉》三:“这些毫无文采的语言,非常形象地说明了他工作的意义。”

国语辞典

形象[ xíng xiàng ]

⒈  形状、外貌。也作「形相」、「形像」。

《淮南子·兵略》:「天化育而无形象,地生长而无计量。」
《聊斋志异·卷一二·公孙夏》:「字讹误不成形象!此市侩耳,何足以任民舍。」

气象

⒉  由一个人的内涵作为,所呈现出来的风格、特色。

如:「他在小说中所塑造的英雄形象,颇引起读者的共鸣。」

⒊  对实体而言。因美之所在,不在实体,而在实体的形象,此形象即出自实体的模仿,而不为实体所限定,乃经心中的醇化而生者。

英语image, form, figure, CL:個|个[ge4], visualization, vivid

德语Gestalt; Form; Figur; Image; Bild (S)​, plastisch, bildlich, figurativ (Adj)​

法语image, forme, figure, visualisation

分字解释


※ "形象"的意思解释、形象是什么意思由好工具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展示江西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丰硕成果及新时期农民的新形象,学唱、传唱、大唱“三农”歌曲,江西省农业厅将在全省农业系统开展“农歌大家唱”歌咏活动。

2., 文学就是用语言来创造形象、典型和性格,用语言来反映现实事件、自然景然和思维过程。

3.这些照片居然正好是第一形象呈现出的用户界面风格,我们将使用欧元卡车模拟2可见一斑。

4.经过他的透彻分析,形象的比喻,使大家终于茅塞顿开解决了这个难题。

5.如果少了那个自小就美丽得让丑女自惭形秽的形象对比,家庭线的故事就会少很多。

6.近来,一种包装上印有阿拉法特形象的奶油夹心小食品成为了啊栋首都开罗大街小巷的畅销商品。

7.如来佛前的一张供桌上,雕出一幅具有连环性的“唐僧西天取经图”,前呼后应,人物群像形象逼真。

8., 接着分析了西方高等学校形象建设的基本经验和国内高等学校的现实做法,进而总结出中国高等学校识别的性质和功能。

9.“***”打着气功健身和宣扬“***”的幌子,以各种手法竭力掩盖其邪教真面目,不择手段地进行反华宣传和反华活动,玷污中国国家和人民的形象。

10.怪石形态千奇百怪,形象逼真,且数不胜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