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工具a>成语词典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的故事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的成语故事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拼音wàn shì jù bèi,zhǐ qiàn dōng fēng

基本解释一切都准备好了,只差东风没有刮起来,不能放火。比喻什么都已准备好了,只差最后一个重要条件了。

出处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9回:“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的典故

三国时代,在赤壁发生了一次历史上著名的战役,叫“赤壁之战”。

当时魏军的曹操拥兵百万,想吞并南方。吴、蜀就联合起来,一起对抗魏。

吴军的统帅周瑜和蜀军的军师诸葛亮在一起研究攻打曹操的方案。他们决定利用曹操狂妄自大的轻敌情绪,采用火攻的作战方案。

周瑜先用反间计,诱使曹操杀死了曹军中熟悉水战、可以抵挡他们的得力将领蔡瑁、张允。接着又叫庞统假作献计,骗曹军把战船连在一起。这样,如果着起大火,战船不能分开,曹操的军队就会全军覆没。

周瑜又使出“苦肉计”:当着很多人的面痛打老将黄盖,然后让黄盖去诈降曹操。实际上,黄盖在归降的船中装满了容易燃烧的物品,准备诈降时冲向曹营,发起火攻。

一切都安排好了,周瑜却高兴不起来,反而忧虑成疾,卧床不起。原来,要达到火攻的目标,还需要一个很重要的条件——要向北岸曹军放火,必须依仗着东南风才能办到。而当时正当隆冬季节,天天都刮西北风。

诸葛亮拜访周瑜,周瑜急切地请教诸葛亮有什么办法。诸葛亮对周瑜说,自己能呼风唤雨,可以借三天三夜东南风来帮助周瑜放火。

周瑜立即命人筑了一个土台,叫“七星坛”。诸葛亮在“七星坛”上祈求东南风。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他通过气象观察,预测到了刮东南风的日期。到了预定的日期,果然东南风大作,周瑜顺利地完成了他的火攻计划。

这个故事形成了成语“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比喻什么都准备好了,就差最后一个重要条件了。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逴俗绝物 清·周亮工《书影》第五卷:“吾无务为逴俗绝物之行,而天下已不能不群然趋向。”
胸无大志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36章:“至于回、革等人,实系凡庸之辈,胸无大志,三年来观望风色,动摇不前。”
无时无刻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自是行忘止,食忘餐,却像掉了一件东西的,无时无刻不在心上。”
人心归向 《晋书·熊远传》:“人心所归,惟道与义。”
流离颠沛 宋 洪迈《容斋续笔 杜老不忘君》:“前辈谓杜少陵当流离颠沛之际,一饭未尝忘君。”
到此为止 陈忠实《白鹿原》第16章:“兆海痛苦地叹口气:‘完了。到此为止。’”
亲上成亲 元·关汉卿《调风月》第一折:“怕不依随蒙君一夜恩,争奈忒达地忒知根,兼上亲上成亲好对门。”
时至运来 南朝 宋 颜延之《大筮箴》:“时至运来,当在三五。”
缠绵悱恻 晋 潘岳《寡妇赋》:“思缠绵以瞀乱兮,心摧伤以怆恻。”
公才公望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品藻》:“孔愉有公才而无公望;丁潭有公望而无公才,兼之者其在卿乎?”